|
|
2009年专辑数量的飙升,最重要的原因,不在于新人的发力,而在于老人的回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种高龄化的态势本身,就说明了2009年华语乐坛的发展现状,它注定不是充满新意和活力的一年,而流行乐坛缺少新意和活力,即使表面再热闹,它也只能是暂时的热闹,能解一时之渴,但终非长远之道。[详细] |
|
|
|
|
今年的香港流行乐坛发片关注度,依然集中在容祖儿、陈奕迅、何韵诗、杨千嬅和古巨基等几位老N篇歌手身上,唯一不同的只有蔡卓妍在Twins解散后,首次以个人的身份出现在2009年的乐坛上,并发行了一张EP和一张专辑。[详细] |
|
|
|
|
2009年的华语乐坛,几乎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又或者可以这么说,甚至没有什么新人亮相,如果你认为曾轶可也算新人的话。的确,随着选秀节目成为唱片业版图的一部分,选秀歌手实际上已经压榨了流行乐坛低迷期传统途径新人本就不多的发展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2009年流行乐坛非选秀新人的集体“失踪”。[详细] |
|
|
|
|
|
数字专辑其实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但2009年,通过数字首化的专辑,却越来越具有大牌化的倾向,而这也和以往更多是以新人为主发数字专辑的情况有异。但即使数字专辑看起来是未来的趋势,实体唱片早晚有灭亡的一天,但问题却依然不会是数字专辑取代实体唱片那么简单,就像当年CD换代黑胶那样顺理成章。[详细] |
|
|
|
|
印象中的非主流歌手也好,独立歌手也罢,都是小众的产物,是主流市场的一种补充,它们的意义似乎只是给主流市场增添活力,然后开辟一个角落,让一小部分歌迷小打小闹、自娱自乐。但2009年的乐坛显然并非如此。[详细] |
|
|
|
|
2009年的华语唱片市场,选秀歌手依然是市场的主力军。陈楚生、周笔畅、李宇春、张靓颖、黄雅莉、王啸坤等选秀歌手中人气最旺的选手,都在这一年发行了各自的新专辑。总体上来讲,这个群体专辑的受众群,依然还是没能突破选秀粉丝这个大范围。是这些粉丝造就了这些明星,但反过来,也是这些粉丝决定了这些歌手的未来。[详细] |
|
|
|
|
|